一、教師領導力的概念
教師領導力是指教師在特定情境中為實現(xiàn)學校教育目標而對學校中的人和事施加影響的能力。它既可以來源于教師的權力性因素,如職位賦予的管理權力,也可以來源于非權力性因素,像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人格魅力等。從本質上講,教師領導力是教師在一定的群體活動中,通過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以及所具有的能力、情感等相互作用,形成的對學生的一種綜合性影響力。這種影響力涵蓋了教學過程中的各個方面,從知識傳授到品德培養(yǎng),從課堂管理到課外活動的組織等。
二、管理學中的領導力五力模型與教師領導力
在管理學領域,領導力五力模型是一種被廣泛認可的領導力構成要素模型,包括感召力、前瞻力、影響力、決斷力和控制力。這五力模型對教師領導力也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 感召力
- 教師的感召力體現(xiàn)在能夠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具有感召力的教師就像一塊磁石,讓學生愿意主動靠近并追隨。例如,一位充滿激情的語文教師,通過生動地講述文學作品中的故事和情感,能夠喚起學生對文學的熱愛,使學生在課堂上全神貫注,課后也積極閱讀相關書籍。
- 教師的人格魅力是感召力的重要來源。一個品德高尚、關愛學生、敬業(yè)奉獻的教師,會讓學生產(chǎn)生敬重和欽佩之情,從而更愿意接受教師的教導。
- 前瞻力
- 教師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在教育教學中,這意味著教師要能夠預測教育發(fā)展的趨勢,提前為學生做好準備。比如,隨著科技的快速發(fā)展,教師應該預見到未來社會對創(chuàng)新能力和數(shù)字素養(yǎng)的要求,在教學中融入相關的內容和技能培養(yǎng)。
- 教師的前瞻力還體現(xiàn)在課程規(guī)劃上。例如,對于高中教師來說,要考慮到學生未來的升學和職業(yè)發(fā)展方向,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選擇上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奠定基礎。
- 影響力
- 教師的影響力是多方面的。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風格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采用啟發(fā)式教學的教師,能夠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種教學方法的影響力會持續(xù)影響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
- 教師在學校文化建設方面也具有影響力。積極參與學校文化建設的教師,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傳播積極向上的價值觀,能夠影響整個學校的文化氛圍,進而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形成。
- 決斷力
-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有決斷力。例如,當面對課堂上的突發(fā)情況,如學生之間的沖突或者教學設備突然出現(xiàn)故障時,教師要能夠迅速做出判斷并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
- 在課程設計和教學資源分配方面,教師也需要決斷力。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決定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和教學資源。
- 控制力
- 教師的控制力主要體現(xiàn)在課堂管理上。一個有良好控制力的教師能夠維持課堂秩序,確保教學活動順利進行。例如,通過建立明確的課堂規(guī)則,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有效的引導和約束。
- 在教學質量控制方面,教師也要發(fā)揮作用。教師要定期評估自己的教學效果,根據(jù)學生的反饋和學習成績等信息,調整教學策略,保證教學質量的穩(wěn)定和提高。
三、素養(yǎng)時代教師課程領導力要素
在素養(yǎng)時代,教師課程領導力有四個重要要素。
- 整合力(基礎要素)
- 教師的整合力體現(xiàn)在對學科知識的整合上。例如,在中學的綜合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將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有機整合,如將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融合到環(huán)境科學的教學中,讓學生從多學科的角度理解環(huán)境問題。
- 教師還要整合教學資源。除了教材之外,教師要善于利用網(wǎng)絡資源、社會資源等,為教學服務。比如,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博物館的文物資料、歷史紀錄片等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 設計力(核心要素)
- 課程設計是教師的重要任務。教師要根據(jù)課程標準和學生的特點,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例如,在設計小學美術課程時,教師要考慮到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繪畫能力和興趣愛好,設計出循序漸進、富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內容,如從簡單的線條繪畫到色彩搭配,再到復雜的主題創(chuàng)作。
- 教學設計還包括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師要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如小組討論、實驗探究、角色扮演等,以滿足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的需求,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 評判力(關鍵要素)
- 教師的評判力體現(xiàn)在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上。教師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不僅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例如,在評價學生的作文時,除了語法和文字表達的準確性外,還要評價學生的思想深度、創(chuàng)意和情感表達等方面。
- 教師還要有對課程質量的評判能力。教師要根據(jù)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反饋,對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評估,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改進。
- 工具力(必備要素)
- 教師要掌握各種教學工具的使用。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背景下,教師要熟練掌握多媒體教學設備、在線教學平臺等工具的使用。例如,教師要能夠利用PPT制作精美的教學課件,利用在線教學平臺開展線上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
- 教師還要善于利用工具進行教學管理。例如,利用教學管理軟件記錄學生的考勤、作業(yè)完成情況等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四、其他教師領導力要素
- 一定的哲學修養(yǎng)與理論基礎
- 教師具有一定的哲學修養(yǎng)有助于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哲學思考能夠讓教師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質、目的和價值,從而在教學中更好地引導學生。例如,從哲學的角度理解人的全面發(fā)展,教師就會注重學生在知識、情感、品德等多方面的成長,而不僅僅是關注學生的知識獲取。
- 理論基礎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依據(jù)。教育教學理論能夠幫助教師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設計教學內容等。例如,掌握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師,會在教學中更注重學生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設計更多的探究性學習活動。
- 樹立“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理念
- “學高為師”要求教師具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教師只有自己知識淵博,才能在教學中深入淺出地講解知識,解答學生的疑問。例如,數(shù)學教師要對數(shù)學學科的知識體系有深入的理解,從基礎概念到復雜的定理公式都要精通,才能在課堂上靈活應對學生的各種問題。
- “身正為范”強調教師的品德修養(yǎng)。教師的言行舉止是學生的榜樣,一個誠實守信、關愛他人、積極向上的教師會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正面影響。例如,教師在校園中遵守交通規(guī)則、愛護環(huán)境等行為都會被學生看在眼里,影響學生的行為習慣。
- 善于利用資源
- 教師要善于利用校內資源。學校的圖書館、實驗室、多媒體教室等都是教師教學的重要資源。例如,科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實驗室的設備,讓學生通過實驗操作來學習科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
- 教師還要善于利用校外資源。社區(qū)的文化設施、企業(yè)的實踐基地等都可以為教師的教學提供支持。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社區(qū)的文化中心參觀藝術展覽,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
教師領導力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其構成要素涵蓋了從個人素養(yǎng)到教學能力,從課程領導到對人和事的影響力等多個方面。這些要素相互關聯(lián)、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fā)揮領導作用的基礎。
轉載:http://szsxbj.com/zixun_detail/155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