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執(zhí)行力十強講師孫軍正說企業(yè)靠結果生存,不靠理由活著,只要你做企業(yè)一天,就必須做出結果來,只有結果才可以交換,請拿出結果來,一句話結果第一!
執(zhí)行,就是把目標變成結果的行動。這個行動不光是個人的行動,而且是團隊的行動。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樹葉,卻有一樣壯美的森林,打造一支以結果為導向的團隊,讓這支團隊通過高效的合作,就是為了給客戶創(chuàng)造超越期望的價值,去贏得市場競爭。
孫軍正老師強調在市場經濟中,企業(yè)最需要的是結果和利潤,企業(yè)需要員工成為有執(zhí)行力的人。員工要對結果負責,關注結果,想盡一切辦法獲得結果,以好的結果為企業(yè)保持優(yōu)勢生存、締造長青基業(yè)提供保障。企業(yè)想要獲得的,始終是結果,企業(yè)靠結果生存,員工靠結果發(fā)展。
在西方,凡是遇到軍官問話,學員只能用要么肯定、要么否定的方式回答,讓學員對自己的回答負責,對自己所做的一切負責。這體現了西方最重要的行為準則:想盡辦法完成任何任務,獲得結果。
可以說,西方不僅重視事情執(zhí)行的過程,更注重執(zhí)行的結果。如果你執(zhí)行了上級的命令,但最終沒有取得勝利,上級并不認為你是一個優(yōu)秀的執(zhí)行者,是一個好士兵。好士兵的標準是要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上級的命令,并把結果交給上級。
美西戰(zhàn)爭期間,哈里中尉被派駐南部高地擔任陸軍連長,負責帶領150名美軍士兵參加戰(zhàn)斗。在自傳中,他曾描述過發(fā)生在那次戰(zhàn)爭中的一個故事:
上級命令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在一個偏遠的地方修建一個臨時跑道。一天,我接到上級的命令,讓我們放下手頭的工作,把所有人員和設備轉移到距此地50公里外的一個非常偏僻的地方,去修復一座損壞的大橋,以便能迅速地恢復高地的糧食和其他供應。
就在要轉移的時候,負責駕駛搬運挖土機的掛車的普列向我報告:“長官,我的車子剎車壞了。”
我們倆對視了一會,心里都明白,在這個季節(jié)中,受雨水和泥土浸泡的機車受到極大損壞,而且在這樣艱苦的情況下,根本沒有配件可換。但任何車輛沒有剎車都是*致命的,更何況這輛車還得負重一輛重達40多噸重的挖土機,跋涉泥濘不堪的山路,沒有剎車就等于自殺。
我對普列說:“如果不把那個挖土機拉過去,在那邊我們就根本沒法工作,只有靠它才能把損壞的橋梁挪開。我們是否還有別的辦法呢?”
他無奈地說:“長官,我可以試一下用引擎減速,但如果那樣的話,到那邊后,這輛車就徹底損壞了。”
我考慮了一會兒,問道:“那樣的話,你能確保成功嗎?”我很明白,這樣就是要他用生命作代價去換取這次任務的成功,我也等著他可能拒絕的回答,到時,我就只能再去想別的解決辦法,但其實已沒有別的辦法可想了。
出乎我意料的是,普列說:“長官,我試試看吧!”
隊伍行出發(fā)后,我和普列都提心吊膽,在一種極其緊張的心態(tài)下走完50公里的路程,沒敢松一口氣。到達目的后,那輛車的確報廢了,但普列總算活過來了,挖土機也完好如初。當普列走下車的那一刻,我看見他搖搖晃晃,似乎快要崩潰了。的確,在這以前,我從未要求過我的部屬冒這么大的風險,以后也再沒有過,我以普列為榮,真的!
讓普列去冒這樣的生命之險,我的內心其實還是經過一番斗爭的。我為什么要求我的兄弟去冒這樣大的危險?但我現在也一直認為,我那次的決定是對的,如果事情會重現一次,我還會那樣去做,當然這種想法并不是因為普列的平安無事,而是一種團隊責任、一種集體精神、一種對結果負責的精神。
對我來講,這件事情是對我一生的考驗。而普列選擇的是服從和執(zhí)行,他表現得更加偉大,并且他最后還是成功了。我不知道普列當時是怎樣考慮并決定執(zhí)行的。其實,在此之前的普列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但在他成功執(zhí)行完任務后,他成了我眼中的英雄。
注重結果就是強調無條件執(zhí)行。以前我們常說:“我努力了,所以我問心無愧。”現在我們必須說:“我努力了,而且還做得很好。”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達不到這種高度,在殘酷的過程中,選擇了當逃兵。
深圳一家*的管理咨詢公司的一名業(yè)務經理有個習慣,就是每次在接受客戶的委托之前,總要先花點時間去拜訪該客戶組織的高級主管。在問了一些有關業(yè)務委托方面的問題后,這位經理總要向高級主管提些諸如“你們公司聘用的員工數量是根據什么作出的”之類的問題,大部分主管的回答是“我負責的是財務”,或“我主管的是銷售”,也有人的回答是“我掌管的員工是500名”。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會說“我的責任是向管理者提供決策所需要的正確信息”或是“比去年多完成50%才是我的責任”。
那些在工作中只強調過程或看重自己對下屬擁有多少權利的人,不管有多么高的職位,都只能在工作中充當配角。而對那些看重貢獻、強調結果的人來講,不管他們的職位多低,都具備管理者的素質,他們總是站在老板的角度考慮問題,能夠承擔起組織的責任。
結果導向的人看重貢獻,會將自己的注意力投向公司及個人的整體業(yè)績,而不是自己的報酬和升遷。他們的視野廣闊,在工作中,他們會認真考慮自己現有的技能水平、專業(yè),乃至自己領導的部門與整個組織或組織目標應該是什么關系。他們還會從客戶或消費者的角度出發(fā)考慮問題,這是因為,不管生產什么產品,提供什么服務,目的都是為了幫助消費者或顧客解決問題。要獲得客戶價值,就必須拋棄以自我為中心,而以結果為中心。
孫軍正老師強調只有這樣,每個人所做的事情才能體現消費者的價值,而不是體現自我的價值。而所有這一切,都說明一個重要的工作原則:企業(yè)靠結果生存,個人靠結果發(fā)展。
轉載:http://szsxbj.com/zixun_detail/2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