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要有期望的,有了這個期望,才有希望,才有動力,否則的話做一段時間他會有這種疲憊感,做著做著他就迷失了。所以從個人角度是成長,從企業(yè)就是分期分批的去輸出人才。這里面兩個核心的點,在做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
第一個核心,是輔導人的制度。進入到公司第一件事情就是分配導師,輔導員制度其實很重要,這個師傅非常的重要,在這個輔導員制度里面,有三項大的原則。
第一個,關于人力資源部要去做什么?人力資源部要設計好面向全體員工的職業(yè)生涯的規(guī)劃的制度系統以及表單。
第二個,認知資格體系就在企業(yè)的員工培訓的手冊里面第一頁,或者培訓教室里面的一張大圖都很清楚,讓員工知道。
1、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在哪里?
2、我未來的方向是什么?
3、在這個方向上,我如果要去晉升,我需要學習什么,我需要具備什么樣的能力,我需要做到什么樣的標準。
第三個,這是職業(yè)生涯的規(guī)劃里面的制度系統和表單,要通過這樣一張圖,讓大家能夠明確出來。就是輔導人對于這個師傅的一些要求。
1、就是對于員工的能力、特長、工作業(yè)績及表現要是最清楚的,最重要的是根據清楚要知道他適合做什么,不適合做什么,將來能做到什么程度。
2、他適合做什么?就很多時候會發(fā)現有的管理者被情緒沖昏了頭腦。所以希望能夠去理性的問問他哪里不適合,那他又適合做什么,提供一些信息去參考,根據這些信息參考,要不然就跟他去談離職。
3、再去招聘這個員工的時候,進行了初試復試包括一些測評,包括部門經理對他也是認可的。也許人崗錯配的問題,是不是要他去做一些橫向的調崗,再去跟他去溝通他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問題。
第二個核心,這都是在輔導人這一塊要去注意的,員工其實還要再去做一次入職后的面試也好,面談也好,HR要去做,或者BP要去做,或者這個輔導者要去做,但是做完之后從輔導人,從HR從HRBP,這個信息是要去互通的,一定要坦誠的去讓員工告知他自己的想法,包括他的一些興趣的一些志向,比如在北京的話,很多小朋友們進入到公司,他都是先做先站穩(wěn)腳跟,先在公司先謀個職位,先干著,先有錢,先能把這個月的房租能交了。具體他喜歡什么做什么,這段時間不重要,先把房租先交了,先養(yǎng)活住自己。所以就在他這種不穩(wěn)定期,一定要對于他的興趣,對于他的志向多去做一些了解,做一些溝通。突然間發(fā)現,其實和我們在之前初試面試的時候是有很大差異的,這個時候要及時要跟他去做調整。否則的話,這個人力成本進來,就很容易流失。
轉載:http://szsxbj.com/zixun_detail/118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