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最信賴丞相管仲突然得了重病,而且已經到了瀕危之際,隨時都有去世的可能。
自從管仲出任相國以來,已有三十多年的時間,在他的努力之下,齊國一步步的走向強盛,并成為了諸侯的領袖。
因此當齊桓公得知管仲的病情后,急忙派人四處尋找良醫(yī)名藥,下決心要將管仲醫(yī)好,然而事與愿違,盡管大夫們嘗試了各種辦法,管仲的病情卻始終不見好轉,他的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齊桓公見此情景,知道管仲已經到了回天乏術的地步,無奈之下,他也只好開始考慮管仲的后事,尤其是在管仲死后,誰可以接替相國一職。
這一天,齊桓公再次來到了管仲家里探望他,說了幾句關心的話后,齊桓公轉入正題,詢問管仲接班的事情。
對于這個問題,管仲也已經考慮了很久,但卻同樣拿不定主意,他回答說:“如果寧戚還活著,他是最合適的人選,只可惜他已經先我而去。”
齊桓公點頭說:“是啊,寡人也很痛惜寧戚。”頓了一頓,齊桓公接著說:“仲父覺得鮑叔牙怎么樣?”
問完這一番話,齊桓公心想,管仲與鮑叔牙情同手足,鮑叔牙又是管仲的恩人,管仲一定會贊成,誰知管仲卻回答說:“鮑叔牙雖然品德高尚,“鮑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惡過于分明,見人之一惡,終身不忘,這樣是不可以為政的。但他性格剛毅、不知變通,不適合擔任宰相。”
齊桓公又問:“那隰朋如何?”管仲回答說:“隰朋做事謹慎、公而忘私,是個不錯的人選……
感悟:鮑叔牙是管仲最好的朋友,可謂生死之交,在齊國的百年大計上管仲身后仍然未推薦自己的好友,而是推薦了隰朋,可見管仲知人善任,舉賢不避親仇。有德有才之人未必適合為“相”,也從側面說明了不同才能的人需委以不同的重任,量才適用,知人善任才是用人之道。
國家如此,企業(yè)亦如是,管仲臨終為齊桓公躹躬盡瘁,死而后已,名垂青史。在現實中,很多企業(yè)老總在選擇自己的接班人問題和選擇企業(yè)高管的問題上都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轉載:http://szsxbj.com/zixun_detail/31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