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樓市調控目前已進入“深水區(qū)”。市場與政府角力的游戲已令圍觀各方失去了耐心。經歷了長時間“最嚴調控”的折磨之后,對于開發(fā)商充滿期待的今年“金九銀十”市場的表現,需要我們從樓市基本面切入,作一番內在動因分析,尋找新戰(zhàn)機。
一、樓市基本面分析
1.政策面分析
本輪調控啟動以來,市場不斷在挑戰(zhàn)政府的耐心。6月初開始,二三線城市房價領漲全國,漲幅甚至遠超一線城市。這種“按下葫蘆浮起瓢”的趨勢理所當然地引起了決策層的警惕,有關二三線城市限購名單將于8月份出爐的傳言令市場高度緊張。
另一方面,在6月份CPI創(chuàng)造新高達到6.4%后,7月份CPI再創(chuàng)新高,達6.5%,為37個月來的最高點,國內通貨膨脹壓力進一步加大。再從國際視角看,近來因*主權信用評級下調的陰云籠罩全球,引發(fā)全球股市接連重度下挫,關于是否會引發(fā)新一輪金融危機的疑問成為全球政經人士共同關注的話題。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均不容樂觀的雙重壓力下,綜合目前整體宏觀經濟政策走向來看,下半年*宏觀調控政策的重心顯然是在“控物價”的同時“穩(wěn)增長、調結構”。具體到房地產方面,*既然認識到“房地產問題已影響全局”,那么調控必將持續(xù)下去也就是勿庸質疑的。今年以來高層反復表達了“鞏固和擴大房地產市場調控成效”的決心。這一輪調控以來市場的長期膠著狀態(tài)也使政府認識到,如果一旦放松調控,樓市極有可能報復性的反彈。因此,下半年房地產調控將繼續(xù)發(fā)力就是必然的。
可以預見,下半年隨著公眾樂見其成的各項調控政策的逐漸顯效,開發(fā)商“壓貨”、“斷糧”的包袱越背越沉,如何做到以價換量、吐貨求生,將成為眾多開發(fā)商不得不直面的生死抉擇。
而面對樓市頑強高昂的頭,政府手中握有的調控“牌”,近期的可以有全面限購、加大限貸、“房產稅”加力(加大稅率和擴大試點范圍)、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等;遠期的則有持續(xù)加大保障房比例,改革地方政府“土地財政”以從根本上對高房價釜底抽薪等。
個人認為,決策層打出的調控組合拳中,力度和效果最令人擔心的是保障房政策。2009年以來政府高層新的“保障房政策”思路可以看成是*對1998年開始確定的“房地產全面市場化”方向的一次重大修正。“保障房占20%比重”的政策落實到位后,對高房價將能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是也要看到,今年和明年各1000萬套保障房、各需14000億資金的計劃落實,將是*和地方政府巨大的難題。盡管住建部與省級政府簽了“軍令狀”,但從地方政府的表現來看,今年時間過半時保障房開工未過半的情形讓人對地方政府的“執(zhí)行力”捏一把汗。按照任志強在7月的“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第11屆年會”上曾發(fā)表言論稱:今年1000萬套保障房建設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雖然*要求11月底以前全部開工,但挖一鍬也可以算開工吧?何日完工呢?如何保證地方不折不扣的落實到位,恐怕也是目前這種“保姆式”的政策行為力所不及的。
2.市場面分析
各方面情況表明,今年下半年的市場壓力將空前巨大。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一是市場觀望氣氛不斷濃厚。持續(xù)的嚴厲調控增強了市場對政策的期待,價格的堅挺和首貸門檻的提高,客觀上加劇了購房者的觀望心理。在調控不斷加力的情況下,我們看到,上半年很多樓盤由于蓄客不到位而推遲開盤,有的樓盤即使開盤也只能銷售寥寥幾套,人氣之清淡由此可見。而進入7月份后,觀望氣氛更趨濃厚。杭州有調查顯示,購房人氣處于五年來的較低水平。某房產網對20多個樓盤現場問卷調查顯示,6成購房者認為下半年房價會下跌,56%的購房者選擇觀望。至于下降幅度,有機構調研顯示,購房者普遍期待房價下降20~30%。
二是存量房和新房源兩股洪流匯入,下半年樓市供應將大幅放量。長時間的“價挺、量跌”使各地存量房迅速攀升。據機構相關數據,上半年眾多城市新房存銷比不斷上升,北京等一線城市甚至創(chuàng)三年來的新高。調查測算,至6月底,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存量房分別需要16、10、7和12個月才能消化,而一般情況下4至6個月的去庫存時間才是比較合理的。再看二三線城市,如石家莊、鄭州、武漢等地的庫存量也不斷上升。另一方面,據世聯地產對北京、上海等40個重點城市未來潛在供應量監(jiān)測顯示,下半年絕大多數城市的商品房供應將迅速放量。存量房猛增和新房上市兩相疊加,下半年市場壓力將明顯大于去年同期。
三是開發(fā)商資金吃緊。在最嚴調控下,開發(fā)商貸款越來越難,各種融資手段也被套上“緊箍咒”。資金“貧血癥”將是眾多開發(fā)商擔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企業(yè)該如何作為
綜合上述分析,個人認為,即將到來的下半年“金九銀十”市場,在“內憂外患”的形勢雙面夾擊下,開發(fā)商下半年房價集體松動的動因遠大于房價堅挺的驅動?;竟烙?,市場整體降價幅度在10%左右,*幅度15%。不過,這個15%是就整體預測的,不排除那些樓市泡沫比較大的城市會有更大幅度的下跌。而一部分民眾內心里寄希望于政策面上對高房價最后一擊的“致命拳”不會出現。因為,打垮樓市不是政府的初衷,從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的角度看,*政府也不會忍受樓市崩盤。至于明年(2012年),樓市將會在持續(xù)低迷和降價主導下向下行。
以筆者對行業(yè)和企業(yè)的了解,目前開發(fā)商的心態(tài)仍普遍看好后市,對政策亦有較普遍的僥幸心理。我認為這是危險的。對企業(yè)而言,明智的選擇應該是:放棄政策幻想,務實營銷圖存。
具體地,在營銷節(jié)奏上,放緩拿地和新開項目的節(jié)奏,以減輕資金需求壓力。在營銷策略上,要回歸理性手段,針對剛需購買者關注總價、注重品質和理性購買的特點,更多地結合企業(yè)和項目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體驗營銷、價值營銷、合作營銷、情感營銷、整合營銷、服務營銷等手段,從以下六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把產品做精。主要圍繞項目規(guī)劃、產品設計(如做好小戶型的設計)、功能設計、低碳節(jié)能、小戶型∕精裝修和控制總價等做好產品文章,發(fā)掘自身的產品優(yōu)勢。
二是把價值做足。在做精產品的同時做足價值。通過挖掘地塊價值,深入細分客戶,整合項目資源,實施差異性營銷來凸顯項目優(yōu)勢,實現從企業(yè)利益*化向項目價值*化轉變。
三是把細節(jié)做細。細節(jié)決定成敗,房地產開發(fā)尤其如此。企業(yè)要在項目規(guī)劃、配套設計、產品研發(fā)、項目策劃、項目包裝、銷售推廣、客戶服務等全過程為顧客提供完善的服務。這是房企打造核心競爭力的根本所在。這方面,星河灣的成功可以給我們啟示。
四是把銷售做實。面對日益理性的市場,房企要摒棄那些華而不實的炒作營銷、概念營銷、事件營銷,從滿足顧客本質需求出發(fā),把銷售做實,提供實在的產品,實在的服務,取信于顧客。
五是把價格做活。牢記現金為王的市場鐵律吧。恒大地產可以說是2008年樓市“寒冬期”實施靈活價格策略的典型受益者。恒大正是因為率先降價為它贏得了市場先機,不僅幫助企業(yè)躋身房企第一方陣,而且其位置也越來越靠前。房企要敢于適當降價和讓利。畢竟市場逆境下,生存才是硬道理。目前一些地方降價或變相降價促銷已顯露端倪,龍頭企業(yè)在充當著“帶頭大哥”,但是更多的企業(yè)尚在猶豫和彷徨。7月23日,碧桂園旗下深圳一項目打出75折優(yōu)惠,在華南市場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同是7月,萬科在深圳也啟動了大規(guī)模的營銷活動“萬團大戰(zhàn)”,參與的房源達1萬套之多;龍湖地產則推出1千套鉅惠“感恩房”,涉及8個項目,優(yōu)惠幅度在3%~8%之間,而且優(yōu)惠活動還在持續(xù)和加力。
六是把服務做專。對賣方而言,服務的最高境界就是使推銷成為不必要。房企要在服務中回歸到營銷的本源──以過硬的產品質量、靈活的價格策略、完美的營銷體驗,和完善周到的服務取勝于市場。
從某種程度上說,“金九銀十”不是顧客給你的,而是企業(yè)自己爭取的。
轉載:http://szsxbj.com/zixun_detail/28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