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yōu)槭裁春茈y培養(yǎng)出真正的創(chuàng)新人才。”近日,在有著70多年悠久歷史的武漢大學老圖書館內(nèi),中國科技大學原校長朱清時院士以這樣一句追問拉開了該校珞珈講壇第五講的帷幕。
“長期以來,中國教育界有一個觀念,認為知識越多,創(chuàng)新能力就越強;學歷越高,創(chuàng)新的本事就越大。”朱清時認為,以知識傳授型為主的教育方式造成了這樣一個怪圈:學校設置的課程越來越多、越學越難,而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反而變?nèi)趿恕?br />
“這說明我們的教育理念存在誤區(qū)。”作為知名的教育專家,朱清時坦言,自從卸任校長職務后,他才把這個問題想得更清楚。“知識多只能說明創(chuàng)新空間大,但是知識本身并不等于創(chuàng)新。”
朱清時表示,創(chuàng)新能力的核心不是知識多少,而是新思想。為了說明新思想對于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朱清時給全場學生講述了196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格拉澤(Donald Arthur Glaser)的故事。
1953年,已經(jīng)是*知名教授的阿爾瓦雷茨(Luis Walter Alvarez)去參加全美物理年會。在吃午飯時,阿爾瓦雷茨與27歲的芝加哥大學博士后格拉澤同桌。在交談中,格拉澤告訴阿爾瓦雷茨,因為自己的報告被安排在大會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場,他非常擔心到時候人們會提前離會,而不來聽他演講。
阿爾瓦雷茨好奇地問格拉澤報告的內(nèi)容。格拉澤說,他受啤酒搖晃后冒氣泡的啟發(fā),想以此尋找探測基本粒子的方法。幾年后,阿爾瓦雷茨在格拉澤思想的基礎上,不斷嘗試,終于成功做出了第一臺液氫氣泡室。
雖然格拉澤的思想并不成熟,而阿爾瓦雷茨發(fā)明的液氫氣泡室的設計思想和體積也遠遠超出了格拉澤當初的設想,但196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還是授給了年輕的格拉澤。
在朱清時看來,諾貝爾獎實際上是在傳達一種導向,它告訴年輕人,“只要你有新思想,就可以超越最偉大的科學家”。
“很多例子也證明,*的科學家往往在20至30歲就已經(jīng)顯露出新的思想了,后期的知識并不會壓制他的新思想。”朱清時認為,目前中國的教育體制并不利于激發(fā)學生提出新思想,“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生必須對書本知識*服從,新思想常常被當做異類扼殺掉”。
該如何激發(fā)我們的創(chuàng)新思想?朱清時認為,首先要有好奇心,即對研究的問題有興趣,這是“科學創(chuàng)新的原動力”;其次是想象力,想象力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但很多人不喜歡學生有超過書本的想象力,這就制約了他們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最后是洞察力,即人的直覺,“當復雜問題出現(xiàn)后,要善于找出問題的關鍵和解決辦法”.
轉(zhuǎn)載:http://szsxbj.com/zixun_detail/2056.html